技術原理-微流控擴散
![]() | ![]() |
使用微流控分析芯片將熒光標記的蛋白質樣本送入。 蛋白質液流和輔助流是平行流動的,因為沒有對流混合,蛋白質遷移到輔助流的唯一方式是擴散,擴散的速度取決于蛋白質的大小。相對分子質量小的蛋白質擴散快,相對分子質量大的蛋白擴散慢。 液流被重新分割,而此時擴散的程度已經固定。通過標記在蛋白質上的熒光可以確定每條液流中蛋白質的數量。兩條液流中的熒光比值給出了蛋白質的流體動力學半徑(Rh)。 使用有熒光標記的蛋白質和未標記的結合物所組成的混合物進行實驗, Rh 的改變說明有分子結合事件發生。測量不同濃度結合物的流體動力學半徑(Rh),可以得到結合曲線,并且自動計算KD值。 |
使用SPR,MST,ITC和MDS四種技術比較PD-1/PD-L1相互作用的親和力
![]() | ![]() |
對比了 MSD 和 ITC 、 SPR 以及 MST 方法測得的 KD 值 ,在同一數量級上,無明顯差異! |
應用領域

應用案例
? | |||
1. Our in-solution assay allows for the direct measurement of virus spike displacement from the ACE-2 receptor in the presence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 |||
![]() | ![]() | ||
? | |||
2. Antibody testing in minimally diluted serum for maximum sensitivity | |||
![]() | ![]() | ||
? | |||
3. Microfluidic Antibody Affinity Profiling | |||
![]() |